1、那个时期的兵种你说细也细,说粗也粗.我来帮你列下啊.
2、步兵:主要是刀盾兵和长枪兵.也有一些强悍的武士用斧头和重剑等的.步兵是当时的主力兵种之一,经常用来布阵,压阵等.还有很多是所谓的批重甲的重装步兵,可以冲锋来使用,*其骇人。
3、骑兵:骑兵是当时杀伤力*强的兵种了,骑着战马,提着马刀横冲直撞,在敌人阵中所向披靡.骑兵又分轻骑和重骑,前者主要司侦察,救援,追击等,后者是大战中突击进攻冲垮敌人的主要力量.讲到骑兵就不能不提到战车兵,两匹马拉着一个有4块铁板和2个轮子构成的战车,车上有一名驾驭手,一名凶悍的刀斧手(也经常坐着主将),也是一股冲击的重要力量,而且比骑兵还甚.
4、射手:中世纪的欧洲弓箭是*主要的远程武器,弩都不多.弓箭手经常几百人一群,一齐朝天怒射,落下蔽日的箭雨,如果看过大片<特落伊>的话就会知道,那不光杀伤力,就是气势也是惊人的.弓箭手还经常与骑兵和而为一,即骑射手,这种兵可以说是无赖兵种,打了就跑,又有距离射程优势还又有速度优势.而当没钱造那么多的弓箭时,掷矛手又应运而生,奋力将长长的矛向敌人投去,当敌人靠近时还能用矛与其近战.
5、其他:一些南亚**拥有了*早的"坦克"--战象,象奴驱使着象群向敌人猛冲,弓箭射在象皮上跟挠痒痒一样,而大象冲过来则可以尽情的践踏那些可怜的步兵了,迦太基就曾用战象打败过罗马军团.攻城武器:巨大的投石机可以把巨石扔上城楼,像小房子一样的,外面裹着铁皮的攻城冲车可以由士兵在内操控,顶着箭失向敌人的城门冲撞,城门一开士兵就可以立即从车中涌出杀进城去……
6、还有纠正一下1楼的,马木留克骑兵骑的是骆驼好吧,阿拉伯的骑兵有一半是骑骆驼作战的,阿拉伯马怎么样大家都知道的。
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以鲜明的人*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以科学的真理矫正着宗教的愚顽,形成西方绘画史上人文主义艺术的高峰。
达�6�1芬奇(1452—1519)是15至16世纪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家。他的绘画作品几乎件件都是不朽之作。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并善于使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深沉、含蓄、富于理*。他潜心科学研究,留下了近七千页的笔记手稿及草图,记录了他的创作心得和科学研究成果。从物理数学以至生理**,几乎无所不包。为了更好地表现人,达�6�1芬奇一个人亲自**了近30多具尸体,画了许多人体**图。他的技术**也遍及民用、军事、工程、机械各方面。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部有重要的发现。”-------达�6�1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巨人”,决不是偶然的,他一生勤奋、刻苦、善于研究,值得我们学习。
壁画《*后的晚餐》是达�6�1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而创作的。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犹大出卖的传说。因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前,与他的圣徒们共进*后一次晚餐而得名。达�6�1芬奇的这一作品则以它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而成为不朽的杰作。达�6�1芬奇紧紧抓住耶稣在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时,突然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众门徒顿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这个*富表现力的瞬间:有惊讶的、愤怒的、诅咒的、紧张的,特别是犹大那种张惶失惜的举止神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达�6�1芬奇去掉中世纪以来神的头上画光环的传统画法,将十三个人物按普通人的形象来塑造,将人物内心按世俗逻辑去观察去表现。
餐厅的深远感全由达�6�1芬奇**的**表现,使我们身处修道院餐厅,会觉得餐厅又扩大了一倍,视平线在画面人物眼睛上下,使我们恍若身处耶稣与门徒的餐桌旁,有种身临其境紧张万分的感觉。
这幅不朽的杰作很好地隐喻了人间光明与黑暗、美善与丑恶、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的斗争。表现特定的人文主题,高扬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1、在绘画上,文艺复兴唤醒了被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窒息了近干年的世俗精神和人的情感,奠定了西方绘画的现实主义基础。
2、是将**学、**学知识融进绘画技术,使得绘画中的写实*因素具有科学的严谨*和准确*,为其后西方绘画形成写实主义传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以鲜明的人*形象取代了呆板的宗教形象,以科学的真理矫正着宗教的愚顽,形成西方绘画史上人文主义艺术的高峰。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数学,如音乐一样,以奇才辈出而著称,这些人即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才华横溢。虽然华罗庚谦虚地避免使用奇才这个词,但它却恰当地描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G·B·Kolata
华罗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国数学届陨灭一颗**-华罗庚在**讲学时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与多复便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研究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领域很广。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专著有《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数论引导》、《数值积分及其应用》、《从单位圆谈起》、《优选法》、《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偏微分方程》、《华罗庚论文选集》等12部。
回答者:deviland11-首席运营*十** 12-29 18:38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非常感谢,我的手抄报有着落啦!哈哈!您觉得*佳答案好不好?目前有 1个人评价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大、*直接和*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几年后,被**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陈景润(1933-1996),当代**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学部委员(*****院士)。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高扬芝(1906-1978),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1930年大学**后应*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次**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水平,废寝忘食,广撷*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位女数学*士。她的*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届本科**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同行的楷模,进入**同行**。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介绍:你可以在军营中训练军事部队,和平民部队一样,军事部队同样是从工人**的。工人必须已经在城镇中,才能**。如果你解散部队,工人就会释出,可以使用。
2、每个部队每周都需要维护费用,多寡视部队的素质而定,并且会直接从你的**扣除。
3、游戏一开始,你只有少数部队可以选择,随着游戏进行,你可以使用发展图解锁更多部队。共有四种基本部队类型。
4、风任何钝击武器,**长柄武器时有加成。
5、远程战士,对所有用锋刃和钝击武器的部队占有优势。
6、骑马部队,对付远程战士特别有效。
7、远程战士和骑马部队需要额外的建筑(操场和骑术学校),你可以透过军营来兴建这些建筑。
8、新部队类型,装备皮甲和矛(长戟),对付骑马部队特别有效,威力和装备都远胜于佣兵。
9、矛兵升级版,配备更好的护甲和武器,就和所有长柄兵武器的部队一样,它对付骑马部队特别有效。只能在意大利和西班牙**。
10、基本部队,配备斧头(锋刃/钝击武器)和皮甲,对所有长柄武器特别有效。
11、这个部队配备铜甲和流星锤(钝击武器)。对所有长柄武器有**加成。只能在日耳曼和阿拉伯**。
12、配备铜甲的斧头兵,**力更高,对所有长柄武器特别有效。
13、装甲精良的近程部队,配备铜甲和剑(锋刃/钝击武器),对付长柄武器特别有效。
14、可与剑士相比,但是训练更精良,因此**值较高。只能在北非和巴尔干半岛**。
15、骑马的剑士,对付远程战士特别有效。
16、在所有的部队中,骑士拥有*好的护甲,造成伤害*大。然而们他们也是**费用和维护费用**的兵种。只能在法国和波兰**。
17、这个建筑允许你在军营里**骑马部队。一开始就可以**斥候。
18、起码的弓兵,对付远程战士特别有效。所有起码部队都是如此。
19、和马弓兵一样,它也是骑兵单位,但是因为机动*较高,所以造成较多伤害。只能在俄罗斯**。
20、这个建筑允许你在军营里**弓兵,这种远程部队对付锋刃和钝击武器特别有效。
21、长弓的射程比一般弓远,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大。对付锋刃的钝击武器很有效。只能在大不列颠和高加索**。
22、在所有远程战士中,十字弓兵的**距离*短,但是配备铜甲,对付锋刃武器特别有效。只能在拜占庭和基辅**。
好了,关于伟大时代:中世纪和伟大时代中世纪怎么发展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